《成為凱瑟琳·格雷厄姆》講述了壹位極度靦腆的女性意外崛起並改變歷史的故事。
凱瑟琳·格雷厄姆出生於 1917 年,綽號“凱”——從小就被灌輸這樣的觀念:男人應該有事業,女人應該養家糊口。凱和當時的大多數女性壹樣,遵守著這些社會規範。但是,當她的父親、金融家尤金·邁耶於 1933 年在公開拍賣會上買下壹家陷入困境的報紙時,她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變化。
這家陷入困境的報紙就是《華盛頓郵報》,當時它瀕臨倒閉。在她父親的領導下,報紙的業績逐漸好轉;邁耶先生將自己的錢投入到報紙業務中,以確保其增長。然後,在 1946 年,邁耶先生將報紙的控制權交給了下壹代。作為時代的產物,邁耶先生從未考慮過將“出版商”的頭銜授予女兒,盡管女兒曾默默參與了最初讓報紙維持運轉的鬥爭,並曾在舊金山和《華盛頓郵報》擔任記者。相反,他將頭銜和報紙三分之二的所有權留給了女兒的丈夫菲爾·格雷厄姆,並宣稱“男人不應該為妻子工作”。在菲爾的領導下,報紙的業績呈指數級增長,但他於 1963 年自殺,留下了壹家群龍無首的報紙和四個年幼的孩子,迫使凱決定是自己接管這個珍貴的家族企業還是將其出售。
盡管凱自稱是“受人唾棄的妻子”,但她還是做出了艱難而前所未有的決定,將報紙留在家族中並親自經營。她最初想象自己會充當壹個傀儡——壹個有點沈默的占位符——直到她的長子唐接替她擔任出版商。然而,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,凱證明了自己是《華盛頓郵報》壹位直言不諱、極其重要的領導者。她努力學習報業,同時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,並在男性主導的行業中贏得尊重。
在她的職業生涯中,她成長為 20 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報紙出版商之壹。凱有勇氣發表“五角大樓文件”,支持該報的歷史性水門事件報道,並經受住了 1975 年臭名昭著的印刷工罷工,這場罷工威脅到了該報的生存。
《成為凱瑟琳·格雷厄姆》從本質上突出了凱作為美國企業界首批女性領導者之壹在 20 世紀 70 年代所經歷的關鍵事件。影片采訪了同事、朋友和家人,並大量使用檔案錄像來突出凱自己的聲音,細致入微地刻畫了凱,並向她作為新聞界和企業領導層女性先驅的鼓舞人心的角色致敬。她獲得普利策獎的故事必將激勵新壹代。